网站首页 > 句子 > 苏轼乌台诗案乐观的诗句【精选43句】

苏轼乌台诗案乐观的诗句【精选43句】

苏轼乌台诗案乐观的诗句

1、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2、乌台诗案苏轼写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3、这首词写于什么时间没有记载,苏轼通过对于渔父的描写,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于人生的态度,尽管生活每天都面对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但是很苏轼很坦然;并没有把那些挑战放在眼里,依旧心如止水,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也让苏轼的词有了一种独特的韵味,让我们感受到了他身上高尚的品格,还有对于生活的热爱。

4、苏轼“乌台诗案”即苏轼四十四岁时下御史台狱一案。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们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而且苏轼案情涉及诗文,故史称“乌台诗案”。

5、北宋神宗元丰二年七日,苏轼在知湖州任上,因朝中监察御史何大正、舒直、御史中从李正、国子博上李宜之等上札进状,举发其诗文“谤记朝政”,被自湖州追回,八月十八日,下御史台狱勘问,十三月二十七日结案,择授检校水部员外郎充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这就是“乌台诗案”的大致始末。

6、我们分析苏轼66年的人生经历就会发现,青年的意气风发,中年的愈挫愈勇,老年的达观淡薄,非常完美的结合到了苏轼身上,连绵千年仍然余音绕梁。苏轼也并不是一个神仙,他既做文章也种过地,他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乞儿,苏轼很真诚,得到了大多数人发自内心的喜爱。

7、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随后又牵连出大量苏轼诗文为证。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据《汉书·薛宣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乌台诗案”由此得名。

8、案前,诗人主要是深刻地反省仕宦人生;其后,他痛苦的心灵在自然的天地里找到了归宿,发现了新的人生境界。也有人说,黄州时期.“苏东坡精神寄托的对象从名利事业而暂时转移到东坡,转移到大自然。这就是对统治集团的一种疏远,这不能不无它的积极意义”。

9、苏轼游杭州附近村庄所作的《山村五绝》里“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是讽刺青苗法的,“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是讽刺盐法的。均与时事新政有关。

10、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1、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部分诗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

12、乌台诗案对诗人的思想和创作不能不发生深刻影响。有人说,诗案是苏轼一生的转折点:苏轼由当初的“奋厉有当世志”、“致君尧舜”,转变为“聊从造物游”的艺术人生。乌台诗案是苏轼的转折点,而黄州则是苏轼浴火重生的地方,在这里,苏轼佳作频出,篇篇绝唱,表现出了诗人直面人生,乐观超然,顽强生活的精神,深得世人敬佩。

13、整首词写得很简练,并没有高超的技巧,也没有引用典故,更加没有使用生僻的字,只是用最淳朴的笔触去描写最真实的生活;每天渔父醒来之后,春江上已经是正午时分,阳光明媚,只见眼前阵阵落花在空中飞舞,看上去非常的漂亮,也非常的壮观。醒了之后还要喝酒,这样马上又会醉,这就是渔父的生活,他不去理会其它的事情,将古往今来人间所有的功名利禄,全部都付之一笑,对于他来说很不以为然,毕竟那是别人的生活,与他没有任何的关系。

14、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苏轼《游定惠院记》一文有记载。苏轼被贬黄州后,寓居定慧院,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15、孤独凄冷中,他写下了这首《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16、苏轼的这首词,后人评价很高。缪钺先生在赏析这首词时说道:“晚近人论词多以‘豪放’为贵,而推苏轼为豪放之宗。这实在是一种偏见……苏轼词的特长是‘超旷’,‘豪放’二字不足以尽之。”这首词的确是超旷之作。它空灵飞动,又含蓄蕴藉;既生动传神,又寄托遥深。更令人称道的是其品格高远,正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

17、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18、这首词的上片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首先,“缺月挂疏桐”这句,表明秋夜桐叶已疏,下弦的月亮挂上桐梢,夜深寂寂,环境异常幽静。

19、一个人活着最重要的不是拥有多少钱,住多大的房子,而是一种心态,只要心态平衡,即使是苦日子也能够过得很快乐。苏轼就是如此,他的一生其实很悲惨,但是他从来没有抱怨过,始终是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挑战。自从“乌台诗案”后,苏轼的人生就迎来了各种各样的挑战,还一度差点丢掉性命,幸好王安石及时出手相救,苏轼才没有被人整死。但是他的人生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把他给贬到了黄州,在那里过着极为悲苦的生活。当他在黄州安定下来之后,很快又被贬到了惠州,此后越贬越远去了有着天涯海角之称的儋州。纵观苏轼的一生很不幸,尽管他很有才华,为人正直,可是在生活中处处被人排挤,始终是郁郁不得志。如果是换成普通人,早已会被逼疯,但是很显然苏轼不一样,他并没有过多的抱怨,依旧还是从容地面对人生,这就是苏轼最了不起的一个地方;也正是他那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也让他的作品显得与众不同,譬如在这首《渔父·渔父醒》一词中,他就表现得很豁达。

20、“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21、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史李定也曾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

22、苏轼是最具有创造力,也是北宋名气最大的一位文豪,千百年来人们对于苏轼的喜爱,已经是超越了文学本身,更多的是爱他的豁达的心态,还有骨子里坚韧不拔的精神。

23、今天我们听流行歌曲,会发现“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样的歌词是非常熟悉的。虽然今天的我们不能完全感受到苏轼词作中的那种意境之美,却能够借着这脍炙人口的词句,一窥当时苏轼的心境。那是一个旷达之人,但是也和我们一样,有着最柔软的内心。

24、那么,此刻,谁能见到幽人的行踪?谁能体会幽人的心情?只有“缥缈孤鸿影。”孤鸿之“孤”与独往来之“独”两相映照,而前用“缥缈”,后用“影”字,使人更增加迷离飘忽之感。上片以人为主,写鸿之见人。

25、《书杨朴事》出自《东坡志林》,由苏轼创作。此书所载为作者自元丰至元符年间二十年中之杂说史论,内容广泛,无所不谈。其文则长短不拘,或千言或数语,而以短小为多。皆信笔写来,挥洒自如,体现了作者行云流水涉笔成趣的文学风格。

26、在很多人的心目当中,苏轼是5000年来活得最精彩的中国人。苏轼出生于公元1037年,逝世于1101年,苏轼的一生就是一部精彩的大片,自始至终撞击和影响着每一位看客。苏轼曾经青云直上,也曾经几经磨难,生死未卜,他45岁的时候被贬谪到了黄州,59岁被贬惠州,62岁被贬当儋州,苏轼的经历有了很多坎坷与磨难,正是因为这样的苦难经历,造成和成全了如此伟大的苏轼。

27、以这首《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为例。

28、是的,这首词托物寓人,借写缥缈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幽人"(作者自己),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物象化。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从而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29、这首词正是于公元1082年被贬黄州时所作。在此之前因为与正在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合,于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被调往杭州任通判,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又被调往密州任知州,三年后调往徐州,时隔两年又调往湖州任知州。之后因为揭露新法弊端,身陷乌台诗案,差点丢了性命,宋神宗念及才华,将他释放,贬到黄州。

30、这首词的下片词人借鸿抒写自己的经历和心境。“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是直写词人自己孤寂的心境:孤独。“有恨无人省”:词人感叹没有谁能理解自己孤独的心。“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借孤鸿的不幸,隐喻自己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苏轼乌台诗案乐观的诗句

31、《书杨朴事》写的是元丰二年(1079),苏轼转知湖州期间,所作诗中对新法含有讽刺,御使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劾轼作诗怨谤,将他逮捕,这便是史称的“乌台诗案”,该文记述的是苏轼临被捕时,其妻及家人挥泪相送,“皆哭,无以语之”。那离情别绪自然悲切凄楚,难以名状,然而,苏轼独能神情如故,谈笑自若,并提起杨朴妻作诗之事,以那首满含深情而又幽默诙谐的诗句为家人宽解心怀,充分展示了苏轼开朗乐观的性格。诚然,这种性格不可能凭空而就,这与其思想有着重要关系。苏轼的思想比较复杂,儒、释、道三家思想对他都有影响,在政治上,他从儒家思想出发,积极关心国家的命运,人民的生活,由于他坚持执中持平,守正不阿,在政治上频频受挫,屡遭贬谪,直到五十九岁时还被贬到岭南的惠州和海南的琼州。在挫折面前,佛、道两家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洒脱态度对他产生了巨大作用。在《书杨朴事》中,他利用杨朴妻之诗“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抒发了他对官宦生活的轻视和冷漠,对隐居生活的赞赏,同时也流露出对仕途险恶的清醒认识。但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他毕竟未在挫折面前消极颓丧,也未就此而懒散和放逸,而是采取了比较现实的生活态度,特别是在文艺创作上,他始终孜孜不倦,其弟苏辙说他谪居海南时写的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能保持这样乐观亢奋的情绪,实在是那些得罪远谪的封建士大夫所不及的。苏轼坎坷的生涯,形成了他复杂的思想,磨练了他的意志,也陶冶了他的性格,使他能以安然的态度应物,始终那样幽默、自然、开朗、豁达。在这篇《书杨朴事》中,当他因讼入狱,前路未卜之际,尚能泰然处之,并谈笑自若,宽解他人,足见苏轼性格之一斑。

32、诗案对于苏轼,浑如一场恶梦。梦后的黄州贬谪生活,使苏轼从具体的政治哀伤中摆脱出来,重新认识社会,重新评价人生的意义。

33、数十年的漂泊无定,浪迹天涯,再乐观旷达的人也难以招架,“独”和“孤”即是他的现实境遇,也是他内心的情感。

34、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35、《书杨朴事》中苏轼因乌台诗案人狱时,苏轼的妻子因为苏轼入狱而哭,但苏轼还幽默地以故事安慰妻子,这里虽然含有悲伤、无奈等情绪,但仍然可见他是豁达、乐观之人。

36、苏轼说,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时常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还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它突然惊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37、于是,苏轼的身上散发着巨大的人格魅力。他,是士大夫心仪神往的人格典范,民间妇孺喜闻乐道的豪士雅客,有一派刚直不屈的执著风节、一颗善于解脱的智慧心灵和一副眼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的善良心肠。苏轼的魅力是一个谜,是因为他的身上包含了最大限度的人性的丰富性和发展的可能性,所以能通过他这个载体可以窥视出中国浩瀚悠久的文化景象:因为他处在中国古代文明的中间位置——宋代;又因为他身上融会了儒道佛这中华民族文化长河的三大主流思想。

38、我们每个人都一样,生活在这个世上,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其实遇到挫折的时候不要灰心,只要把心态放平,不去与人攀比,也不去自暴自弃,相信所有的挑战都算不得什么。而苏轼也正是如此,其实他的内心是很悲苦,可是他从来不诉说,也不去抱怨,一个人默默地承受。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读者来说,从苏轼的身上,也是能够学会很多的东西,进而明白更多的道理。

39、苏轼喜欢用诗词记录自己的人生。于是,他的人生经历、人格魅力、诗情才气,全都凝聚在他的诗词里。比如,宋神宗元丰二年七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新党们非要置他于死地,许多大臣都为他求情,王安石也说了公道话,他才得以从轻发落,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寄住在黄州东南的定慧院。

40、苏东坡的哪些诗词引发了乌台诗案,说法不一,其实无外乎就是“文字诛心”和“牵强附会”而已。

41、接着“漏断人初静”这句,写词人在一个极幽且凄冷的环境里,独在江边徘徊。但没有交代为何事而徘徊,使人体会到词人寂寞无告的心境。

42、苏轼是一位全能型的文化巨人。曾经创造了北宋科举考试上的最好成绩,成为了当时的全民偶像,更是一位的叱咤风云文坛领袖,是当时众多文人墨客乃至星斗市民追捧的明星,同时还是一位锐意改革的政治家。

43、苏轼身上那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影响了很多的人,在这首《渔父·渔父醒》一词中,他就写了一位充满乐观心态的渔父,每天过着平淡的生活,没有任何其它的欲望。苏轼其实是很羡慕,那种悠然自得的生活,也正是苏轼所向往的生活。自从被贬之后,苏轼的心态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没有了以往那种锋芒毕露的个性,更多的是一种沉稳,不会去抱怨,也不会去与别人斤斤计较,所以在这首词中,他写得很有韵味,也告诉了世人很多的大道理。


【苏轼乌台诗案乐观的诗句【精选43句】】相关文章

精选描写桃花的诗句苏轼【209句】

苏轼的经典诗句-104句优选

苏轼赞美秋天果实累累的诗句96句

精选苏轼梨花诗句最出名诗句【144句】

苏轼描写大雨的诗句【146句文案】

苏轼写荷花的诗句有哪些【110句文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02263.com/juzi/22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