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精选93句】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
1、3.一夜思亲泪,天明又复收。恐伤慈母意,暗向枕边流。——《忆其亡父》
2、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3、——王昌龄《出塞二首》
4、沈园非复旧池台。
5、《秋风引》唐代:刘禹锡
6、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内进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7、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8、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9、城上斜阳画角哀,
10、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1、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12、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江城子·已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1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4、原野上,绿草上的露珠刚刚被晒干。我流连于旧日同栖的居室,又徘徊于垄上的新坟。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平添几多愁绪。今后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衫!
15、《人日思归》南北朝:薛道衡
16、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17、扩展资料:
18、2.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辞。——《遣悲怀三首其一》
19、《望月怀远/望月怀古》唐代:张九龄
20、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21、或写作者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恍惚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
22、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23、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
24、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25、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2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7、西江月苏轼宋
28、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却共赏月亮。
29、江城子苏轼宋
30、曾是惊鸿照影来。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
3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赏析:
3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33、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34、沈园陆游宋
3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6、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37、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在此曾见她的倩影如惊鸿飘来。
38、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忆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39、译文城墙上的画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池阁亭台。
40、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4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42、千里作远客,五更思故乡。
43、它的素色面容施铅粉还怕弄脏,就算雨雪洗去妆色也不会褪去那朱唇样的红色。高尚的情操已经追随向晓云的天空,就不会想到与梨花有同一种梦想。
44、——杜甫《春望》
45、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6、——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47、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48、跋涉在道路崎岖又遥远的三巴路上,客居在万里之外的危险地方。四面群山下,残雪映寒夜,对烛夜坐,我这他乡之客。因离亲人越来越远,反而与书童和仆人渐渐亲近。真难以忍受在漂泊中度过除夕夜,到明天岁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
49、《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50、篮舆不乘乘晚凉,相寻不遇亦无妨。轻衣稳马槐阴下,自要闲行一两坊。
51、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52、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
53、4.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遣悲三首其一》
54、《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55、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了,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在春花开放以前就有了。
56、伤心桥下春波绿,
57、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58、《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9、清沈受宏《客晓》。这两句大意是:五更时一觉醒来,想起自己远在千里之外的他乡作客,顿时一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梦里不知身是客,而当一梦醒来的时候,五更的寂静清冷,更使人产生一种孤寂感,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顿然袭来。这两句可用来写客旅之乡思。
60、离思——元稹唐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
6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62、——杜甫《月夜忆舍弟》
63、半死桐·鹧鸪天贺铸宋
64、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65、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66、北宋女词人魏夫人《菩萨蛮》
67、——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8、秋风不知从哪里吹来,萧萧地送来了大雁一群群。
69、《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70、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71、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72、入春已经七天了,离开家已经有两年了。
73、——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74、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7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6、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77、柳绵:柳絮。这两句大意是:三次见到暮春时节柳絮飞扬,离人却还没有返回家乡。这两句借景抒情。离人远去已经三年,女主人公盼他归来,也已盼了三年。那翻飞的柳絮,最容易使人想起当年折柳赠别的情景;每年柳絮纷飞的时节,也特别牵动离人的愁肠。~两句语言自然,情致缠绵,看似平平道来,而无限离愁,无限期待,尽在不言中。
78、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79、清早秋风来到庭中的树木上,孤独的旅人最先听到秋风的声音
80、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8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82、清代学者沈受宏《客晓》
83、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84、玉洁冰清的风骨是自然的,哪里会去理会那些瘴雾,它自有一种仙人的风度。海上之仙人时不时派遣来探视芬芳的花丛,那倒挂着绿羽装点的凤儿。
85、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86、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87、再次来到苏州,只觉得万事皆非。曾与我同来的妻子为何不能与我同归呢?我好像是遭到霜打的梧桐,半生半死;又似白头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
88、《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代:岑参
89、《除夜/巴山道中除夜书怀》唐代:崔涂
90、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
91、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92、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93、《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精选93句】】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02263.com/juzi/22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