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虚实结合艺术规律的诗句【42句精选】
论虚实结合艺术规律的诗句
1、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那时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2、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3、唐代:李商隐
4、①“南云”“北雁”象征思归。②我的心追逐南去的云远逝了,身体随着秋季由北向南飞回的大雁归来。前一句写心情,人未归心已随云彩飞向故乡了,后一句写行动,既表明快,也点明节令。可见思乡、归家心情的急切。
5、(2)既有对故乡的思念,又流露出了归隐田园的情怀;在强烈的故乡之念中,流露出亡国的隐痛。
6、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8、宋代:李清照
9、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
10、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这样的诗,没有什么悲凉的气息,诗人随着自己的“诗情”,和想象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不仅仅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留下的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1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是出自唐代刘禹锡的秋词。
13、唐代:王维
14、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15、《夜雨寄北》
1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8、这里的虚很明显,诗句不可能真的随着青草落,而是看到青草的摇荡诗句也就成了,实即为眼前之景,看到草色青青,随风摇曳,诗人有感而发诗意大盛,出口即成章
19、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20、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2、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
23、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24、《月夜》
25、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6、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2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28、唐代:杜甫
29、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30、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
论虚实结合艺术规律的诗句
31、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32、虚实结合的诗歌有:杜甫的《月夜》、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陈陶的《陇西行》、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等。 虚实结合的词有: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武陵春》等。 具体分析: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以后。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南京)丞,刚由洛阳到江南,恰巧辛渐正要回洛阳,于是作此诗送朋友辛渐。 前两句是诗的第一层,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它如同用一幅巨大的水墨山水画作背景,衬以高高的芙蓉楼,奔腾的大江,如织的冷雨,接天连江,友人、高楼、整个吴地都笼罩在潇潇冷雨中,为即将的离别平添几分悲凉气氛。“楚山孤”既是写实景,也是诗人孤寂心情的写照。一向豪迈的王昌龄,一场送别,一阵冷雨,怎会如此落寞?原来诗人被贬岭南,自负甚高的王昌龄在官场上很不得意。 再如:李清照的《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晚年,处于国破家亡,流离异乡时作此词。上阕多用实字侧重外形实写:女词人被无情的风雨锁在家中,十分苦闷;天放晴后,落花已化为尘土,令人惋惜。因金兵南侵,丈夫赵明诚在离乱中辞世,自己只身流落浙江金华,目睹春景及丈夫遗物、遗著《金石录》,觉得物是人非,悲从中来,万事皆休,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且懒于梳头,甚至有时正想开口,可是眼泪已夺眶而出。 上阕只在第四句用了虚字“欲语”,出语看似平易,用意无比精妙: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悲痛状态和满腹忧愁表现出来,扣人心弦! 下阕侧重内心发掘:女词人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正春光明媚、游人如织,也来了出游之兴,准备划船前往。但又担心舴艋“轻舟”太小,载不动自己那许许多多的忧愁。 前三句一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词意转折,配合实字表达,收到尺水兴波,感人至深的效果。实词“轻舟”为下文的“愁重”作铺垫和烘托,使“愁”变得沉重,亦是女词人感情的无比深沉!也使抽象的“愁”变得具体可感,“奇气纵横”!无怪乎有人评论:后主李煜将“愁”变成水,秦观将“愁”变成随水而流去的物,李清照又进一步把“愁”搬上了船,而写《西厢记》的董解元却把“愁”从船上卸下,又驼到马背上去了。似此,也不怪李清照在《声声慢》词末,绝望地悲鸣,无助的呻吟,撕心裂肺,催人泪下地再写“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3、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34、是的,采用虚实结合
35、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36、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37、《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38、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9、五代:李煜
4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2、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论虚实结合艺术规律的诗句【42句精选】】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02263.com/juzi/26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