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美的诗句常见【105句文案】
形容人美的诗句常见
1、魏晋:曹植
2、诗词的韵律美,格式美,对仗工整
3、直接抒情:作者在诗词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4、花美、景美、人更美。
5、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
6、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里面说杨贵妃
7、西施醉舞娇无力,笑倚东窗白玉床。
8、秀靥艳比花娇,玉颜艳比春“红”。
9、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宋.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10、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11、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12、丝罗衣襟在春风里飘舞,轻薄的裙纱随风旋转。她那回首顾盼留下迷人的光彩,吹口哨时流出的气息仿佛兰花的芳香。
13、【唐】李白
14、形容可以说呦呦之词,荡气回肠
15、西宫秋怨
16、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17、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18、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19、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20、唐代:李白
21、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22、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大多是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
23、哲理诗: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24、古诗词中的关键词最能体现古诗词丰富的内涵,慢慢品味,诗词的韵味顿生。
25、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
26、风动荷花水殿香,姑苏台上宴吴王。
27、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28、那个容貌美丽性格文静的姑娘,正在乡间岔路口忙着采桑。桑树的枝条柔柔的垂摆,采下的桑叶翩翩飘落。挽起的衣袖可见她的手,洁白的手腕上戴着金色的手镯。头上插着雀形的金钗,腰上佩戴着翠绿色的玉石。身上的明珠闪闪发光,珊瑚和宝珠点缀其间。
29、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30、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形容人美的诗句常见
3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2、芙蓉不及盛妆的美人好看,水殿和风吹来,珠翠香气四溢。不论西宫的美人如何妆丽色艳,到头来卧听宫漏、空悬明月,君王未必临幸。
33、千秋无绝色!悦目是佳人!倾国倾城貌!惊为天下人!
34、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35、珠缨旋转星宿摇,花蔓抖擞龙蛇动。
36、.体会诗中的意象与意境。
37、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38、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
39、田园诗:写村居田园生活,透露出隐逸思想,抒发闲适心态。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40、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41、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42、托物言志: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4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44、古诗词的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初中阶段常见的古诗词题材及作者的写作风格有:
45、了解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
46、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古代四大美女
47、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48、【翻译】她的魅力过去今天都在流传,荷花见了她也会害羞。
49、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宋.晏殊《踏莎行》
50、要领会一首古诗中的意境,至少要弄明白以下几个问题:①、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形象(即意象)。②、这些景物形象引发的作者怎样的联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写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九个意象,构成了一幅天涯苦旅图,写出了一个背井离乡、长途跋涉的孤单旅人的愁苦心情。
51、.领悟深层含义。
52、诗词中所蕴含的山水之美、家国情怀和人生哲思……进入新时代,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离不开深沉持久的文化自信。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许多东西值得发现和继承。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离不开人的艺术修养。中国的古典诗词,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我们有理由继承好、发扬好,让其在提升国民素质和修养中发挥更大作用。
53、《杂诗七首·其四》魏晋:曹植
54、唐代:王昌龄
55、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56、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57、意象就是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58、借景抒情: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59、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
60、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形容人美的诗句常见
61、如刘禹锡的《秋词》,“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胜”,一个字便否定了古来的悲秋观念,表现了一种激越向上的思想感情。
62、惟妙惟肖,仿佛身临其境
63、三、归纳古诗词的题材和作者作品的风格特点。
64、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宋.王安石《甘露歌》
65、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常用的手法有托物言志,象征,比拟。如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66、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细雨中--宋.释仲殊《绝句》
67、常见诗歌意象及其意义:月——思乡,水、秋——愁绪,莲花——恋情,酒、柳、长亭——惜别,兰花——君子,菊花——隐士,梅花、蝉——高洁之士。常见的审美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
68、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69、古诗词以含蓄委婉吸引读者,必须通过字面意思去深刻领会诗词的内容,意境。
70、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71、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怀旧空吟闻笛赋”,“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作者借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烂柯人”的典故见《述异记》,作者借这个典故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乍回家乡,仿佛有隔世之感。
72、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73、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7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75、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76、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77、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春早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梅雨连绵,这在古典诗词中常用来比喻、衬托无穷无尽的“闲愁”。《约客》前两句描写江南水乡梅雨之夜的雨景,也正是为下文抒写“闲”情作衬托,渲染气氛,只是它不露痕迹罢了。“闲敲棋子”这一特写镜头,以具有鲜明个性的动作巧妙而含蓄地揭示了候客不至时寂寞、无聊的心情。一“敲”一“落”,含蓄地表现时间之久,企盼之殷,形象地揭示了候客时间之长和候人者怅惘失望的情绪。
78、天上碧桃露滋养,不同俗卉与凡花。乱山之中,萦水之畔,可惜一支如画为谁开?清寒细雨显柔情,怎奈春光短暂,美景将逝。为君酣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分人断肠。
79、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80、《清平调》
81、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借助于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8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3、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宋.张道洽《岭梅》
84、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红楼梦》黛玉
85、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86、爱情诗: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87、品味关键词。
88、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89、如张养浩《潼关怀古》中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作者直接抒发对统治者连征战或大兴土木而无视人民疾苦的痛恨之情。
90、宋代:秦观
形容人美的诗句常见
91、花容月貌,人比花娇。
9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93、清平调·其一
9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95、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孟珠》
96、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97、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98、谁分含啼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99、爱国诗: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如陆游、杜甫(沉郁顿挫)、文天祥(慷慨激昂视死如归)
100、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101、春城无处不飞花--唐朝.韩鸿《寒食》
102、送别诗: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特别注意的是,李白的送别诗给人以回肠荡气的美感享受,丝毫没有送别诗所惯有的感伤与悲凉。
103、1《西施/咏苎萝山》唐代:李白
104、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诗人写梅花的目的就是言志,表现自己的高洁情操。
105、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形容人美的诗句常见【105句文案】】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02263.com/juzi/27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