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句子 > 诸葛亮的故事空城计【54句精选】

诸葛亮的故事空城计【54句精选】

诸葛亮的故事空城计

1、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2、那为什么诸葛亮还要唱这出空城计?

3、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军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4、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

5、主观上,他对司马懿多疑的性格非常了解,有很大的把握断定司马懿会上当。

6、而一旦局势稳定过后,司马懿必然人头落地。

7、民间最有名的空城计故事取自《三国演义》,作者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条亮五事”改编的一段故事。

8、魏兵的前哨急忙将这个情况报告司马懿.司马懿立刻命令军队停止前进,自己飞马向前观望.果然见诸葛亮在城楼上,笑容可掬,焚香弹琴,左面一个少年,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少年,手执麈尾.城门内外,仅有二十余名百姓,低头打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怀疑城中有重兵,连忙指挥部队撤退.他的儿子司马昭说:”莫非诸葛亮没有多少兵力,故意这样的?父亲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板着脸说:”诸葛亮平时一向十分谨慎,从不冒险.今天大开城门,必定有重兵埋伏.我们若是冲进去,一定中计.你们懂得什么?还不快退!”

9、三国时期,诸葛亮因为不小心在打仗时犯了错误,被派去守在一座没有什么士兵的城市。魏国大将司马懿听说此事,立即带15万大军蜂拥而来。

10、结果: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11、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

12、这就是诸葛亮高明之处,因为诸葛亮太了解司马懿了。他知道这空城计司马懿会看穿,但是司马懿不会拆穿。

13、这个问题不在于诸葛亮唱不唱空城计,而在于司马懿愿不愿意听。空城计的背景是街亭失守,司马懿领军来犯,诸葛亮的部队再往汉中转运粮草,所以没有什么兵士可以抵抗,迫不得已唱了出空城计。司马懿还说,孔明善用计谋,一向谨慎,绝不弄险,听琴曲中连绵不断,却又暗藏杀机。随后就率军后撤了。但我们仔细想想以司马懿的头脑他会看不出空明在演戏吗?他肯定知道是虚张声势,但为什么不杀进城去呢?我们要想一想当时司马懿已经徘徊在曹魏庙堂之外很久了,这次终于有了统兵之权,已是来之不易,若他真的杀了诸葛亮,那恐怕他自己也只得落个兔死狗烹的下场了。曹魏用他是因为忌惮诸葛亮,若孔明死,但就对曹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以后再想握有兵权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诸葛亮必须要活着,对他司马懿才能利益最大化。而诸葛亮亦是知道他与仲达之间的关系微妙,惺惺相惜罢了。只能说两人都是好演员,放到现在小金人不给他们都可惜了。

14、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15、《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是诸葛亮用于骗取曹操的作战计策之一。其主要内容如下:

16、经过: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17、三国时期,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打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赵云赶回解围,最终大胜司马懿。

18、首先是当时诸葛亮手下的确没有兵。其次诸葛亮明知道这空城计司马懿一眼就能看穿。

19、原著内容如下:

20、诸葛亮见魏军远去,哈哈大笑起来.众官员问他说:”司马懿是魏国的名将,今统率15万精兵来到这里,见了丞相,慌忙撤退,这是什么原因呢?诸葛亮说:”他料定我平生谨慎,从不冒险,见我们这样镇定,怀疑有重兵埋伏,所以退去.我并非在冒险,只因为不得不这样啊!”大家敬佩地说:”丞相的计谋,鬼神也不能预料啊.如果我们来指挥,必定会弃城而走了.”诸葛亮说:”我们只有2500人,如果弃城而走,必定走不远,不是很快就会被敌人追上吗?”

21、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把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4、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

22、经过: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备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23、我个人认为,如果此时孔明选择弃城逃跑,那么孔明将会更危险,因为一旦选择逃跑,他没有任何可以御敌的计策和战力,如果司马懿拼命追杀,那么孔明牺牲的可能是极大极大的。相反,世人皆知孔明一生从不涉险,司马懿自然也不例外。所以孔明选择城门大开,独自坐在城上弹琴,司马懿一定会产生疑心,这种情况下,司马懿再攻城的可能性就很小很小很小了。

24、从空城计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心思灵活,反应快的人,随机应变的能力强,在危急时候敢于放手一搏,为总体利益而不怕牺牲小我的人。

25、当时能战的兵将都不在身边,诸葛亮利用司马懿多疑的性格大开城门让两个老兵在城门口扫地,使得司马懿不敢进城,实在是被逼无赖

26、诸葛亮妙施空城计对付的是司马懿。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错用马谡,失去街亭后,只有2500军士驻守在西城县.忽然,哨兵飞马来报:”司马懿引大军15万,往西城蜂拥而来!”这时,诸葛亮身边无一员大将,只有一班文官.众官员听得这个消息,个个大惊失色.

27、起因: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

28、我觉得孔明就是太聪明太聪明了,当他得知司马懿大军将至的时候,他不会着急发慌,而是在脑海中迅速的设想几种方案,从中选择最合适的方案进行。

29、因为那时候诸葛亮守的城里只有老弱残兵,诸葛亮知道靠他们是守不住的。所以利用空城计来骗司马,让司马懿以为有埋伏这样就能吓退司马懿,利用了司马懿多疑的性格特点,因为司马知道诸葛一生谨慎。

30、空城计讲的是司马懿在夺取街亭后,乘胜连夺三城,直逼蜀军的后方机关西城。诸葛亮万分焦急时,命人把旌旗隐藏,又叫士兵把城门打开,派几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领着两个小书童,到敌楼上弹起琴来。看到此景后,司马懿十分疑惑,便令全军撤退。

诸葛亮的故事空城计

31、相关典故  《三国演义》中写,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32、空城计是诸葛亮用来对付司马懿的。

33、当时诸葛亮带领的5000个士兵有一半出城去了,他的身边只剩下约2500个人,情况对诸葛亮来说非常危急。当侦查的士兵禀报那15万大军时,所有人都害怕极了,可诸葛亮却毫不担心。

34、两个条件:客观上,手中确实无兵,一帮老弱瘦小根本抵不住司马懿的大军,硬抗只能是死路一条,他没得选,要么弃城逃跑,要么就来空城计。

35、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

36、起因: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37、“因为诸葛亮缺乏兵备,所以故意示人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之事。诸葛亮使用空城计解围,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才敢出此险策。《三国演义》中写,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

38、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39、是对付晋朝大司马司马懿的

40、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41、空城计发生在东汉未年,是由刘备手下谋士诸葛亮设计的为了对付司马懿的计谋。

42、空城计典故:

43、诸葛亮登上城头,果然尘土冲天,魏军分路往西城县杀来.诸葛亮当即传令道:”将旌旗全部隐藏起来,军士们各守卫在城上巡哨的岗棚,如有随便出入城门及高声讲话的,杀!大开四个城门,每个城门用20个军兵,扮作百姓,打扫街道.魏兵到时,不可乱动,我自有计谋对付.”传令下去后,诸葛亮披鹤氅,戴纶巾,引两个少年携带一张琴,来到城头上,凭栏而坐,焚香操琴演奏.

44、所有人都开始收拾行李,打算劝诸葛亮离开,而诸葛亮却面不改色地走上城楼,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45、为什么这么说呢?卸磨杀驴的事屡见不鲜。因为诸葛亮知道司马懿明白一件事情----就是一旦诸葛亮死了。天下三分的局面就会打破。

46、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47、刘备退守箕谷后,曹操大军前来进攻。此时,诸葛亮泛舟前往曹操大营,当时曹操的谋士荀攸和司马懿认为诸葛亮会是准备求和或投降,但诸葛亮却向曹操请战。曹操派出许褚、张辽、徐晃等大将前往箕谷,诸葛亮则在城门口摆下一张绿色的营盘,带着几个小孩坐在城墙上吹箫打鼓。

48、结果: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49、我觉得是一场政治交易。诸葛亮当时确实没有兵守城了。当时司马懿手握曹魏兵马大权,如果灭了诸葛亮,司马懿只会面临狡兔死,走狗烹的地步。所以诸葛亮摆出空城计,在城上弹琴。意思是我完蛋了你也跟着完蛋。所以司马懿才放过诸葛亮,实行养寇自重的计划,直到架空曹魏政权。不然的话,司马懿带着那么多兵马,不会派几百几千人去试试?

50、我对三国的认知仅限于小说和电视剧。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情形是:诸葛亮所在的小城兵力太少,而且多为老弱,完全不够御敌,然而司马懿大军将至。最最重要的是街亭失守,蜀军急需粮草。

51、许褚等人看到,认为诸葛亮在布置伏兵,不敢轻举妄动,纷纷劝曹操回营。曹操虽然怀疑,但终于听从了许褚等人的建议,撤回了军队。空城计顺利成功,达成了保护箕谷不失降的目的,而让曹操的军队空耗时间和精力。

52、后被用于三十六计,意指虚虚实实,兵无常势。虚而示虚的疑兵之计,是一种疑中生疑的心理战,多用于己弱而敌强的情况。历史上也确有一些运用此计成功的例子,如张守圭守瓜州等。

53、简介  空城计,这是一种心理战。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实者实之,虚者虚之”。敌方产生怀疑,更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敌人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但这是悬而又悬的“险策”。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诸葛亮使用空城计解围,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才敢出此险策。诸葛亮的空城计名闻天下。此事虽是小说家演义,其实,早在春秋时期,真的出现过用空城计的出色战例。

54、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是诸葛亮用来对付司马懿的


【诸葛亮的故事空城计【54句精选】】相关文章

可以把漂亮的粽子比喻什么-集锦53句

三国演义中我积累了好词好句是什么,赞叹诸葛

如何客观全面地评价诸葛亮精选20句

周瑜和诸葛亮的故事-集合54句

赞美诸葛亮的名言诗句【优选116句】

优选家乡的月亮的感言【60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02263.com/juzi/46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