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水车薪的出处和典故30句
杯水车薪的出处和典故
1、[bēishuǐchēxīn]
2、杯水车薪的道理是:做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合理解决问题。
3、“杯水车薪”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用杯子里的水去救车上的火,形容力量太小,无法解决问题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得当,无济于事。
4、杯水车薪原义是用一杯水去扑灭一车燃烧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无济于事。
5、所以,杯水车薪下一句的歇后语是无济于事或不济事。
6、杯水车薪出处: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的《孟子告子上》。
7、杯水车薪
8、杯水车薪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出自《孟子·告子上》
9、从前,有个樵夫砍柴回家,天气炎热,他推了满满的一车柴草来到一家茶馆门前。在屋里刚坐下喝了一会茶,就听见外面有人高喊:“不好了,救火啊!柴车着火了!”樵夫立即起身,端起茶杯就冲了出去。他把茶杯里的水向燃烧的柴车泼去。但丝毫不起作用,火越来越大,最后柴车化为了灰烬。
10、“杯水车薪”的原义是用一杯水去扑灭一车燃烧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无济于事;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宾语、分句。杯水车薪,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上》。
11、从前,有个樵夫砍柴回家,天气炎热,他推了满满的一车柴草来到一家茶馆门前。在屋里刚坐下喝了一会茶,就听见外面有人高喊:“不好了,救火啊!柴车着火了!”樵夫立即起身,端起茶杯就冲了出去。他把茶杯里的水向燃烧的柴车泼去,然后再跑回去,盛了满满一杯水,想要灭火,但再跑出去时,柴草已化成灰烬。
12、“杯水车薪”的原义是用一杯水去扑灭一车燃烧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无济于事。现在多用于形容薪水低,不够生活所需。
13、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上》)
14、成语出处
15、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杯水车薪"。
16、故事:孟子,名轲,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战国时代,诸侯之间战争不断,百姓遭受着暴虐的统治。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儒家学说,以“仁”为主导思想,主张推行王道,反对霸道,呼吁当时的统治者实施“仁政"。他带着学生,到过齐、宋、邹、鲁、滕、梁等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17、谚语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18、道理:一方面,面对困难,一个人的力量是杯水车薪的,人们要发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精神。另一方面,做任何事情,人们都要全身心地去投入。不能投机取巧,心存侥幸心理,期望用最少的付出换取最大的回报,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19、故事说明了用一杯水去扑灭一车燃烧的柴草完全无能为力;比喻力量太小,无济于事。
20、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出自战国·鲁·孟轲《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21、无济于事/不济事。
22、这个成语的来源是出自《庄子·外物》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讲的是有一个人看到车上着火了,他拿起了一杯水去救火,但是火势并没有得到控制,反而把水烧干了,这就是“杯水车薪”的典故。
23、"杯水车薪"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指的是像杯中的水和车上的柴,都非常微小,相对于需求量来说根本不够,因此指代解决问题的方法力度太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杯弓蛇影”,都是形容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切实际,缺少实质性的帮助。
24、旧时,有个樵夫砍柴回家,由于天气炎热,他便推了满满的一车柴草来到一家茶馆门前。刚在屋里坐下喝了一会茶,就听见外面有人高喊:“不好了,救火啊!柴车着火了!”樵夫立即起身,端起茶杯就冲了出去。他把茶杯里的水向燃烧的柴车泼去,然后再跑回去,又乘了满满一茶杯水,又飞奔而出。但当再跑出去时,柴草已化成灰烬。
25、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杯水救不了一大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什么困难(问题)。与它意思相近的词是:于事无补、无济于事;相反的词是:卓有成效。
26、杯水车薪的意思
27、杯水车薪(拼音:bēishuǐchēxīn)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上》。
28、【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29、【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30、杯水车薪,意思是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杯水车薪的出处和典故30句】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02263.com/juzi/5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