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句子 > 李纲的诗词全集66句

李纲的诗词全集66句

李纲的诗词全集

1、白鸟忽点破,残阳还照开。——范仲淹《野色》

2、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

3、江上雪,独立钓渔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

4、玉府标孤映,霜蹄去不疑。

5、九地黄流乱注:喻金兵的猖狂进攻。

6、“缩鳊”、“圆鲫”,还有其他种种美味的鱼,一条条被顺次放入轻笼之中,渔翁收获的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自足,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

7、作者的襟怀情操,从其读书情趣可见。

8、我辈梦魂经常萦绕着未光复的祖国中原之路。在萧瑟的秋风中,一方面,金兵营垒相连,军号凄厉;另方面,故都汴京的皇宫宝殿已成废墟,禾黍充斥,一片荒凉,真是令人惆怅呵!

9、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职。

10、宋代抗金名臣李纲在《读书》诗中说:“平生长作蠹书蟫,老去犹资慰我心。

11、北宋李纲保家卫国名言:“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12、译文:老渔翁独自在冰天雪地中垂钓,斗笠上只听见雪弹子敲打的声响,蓑衣上不时抖落堆积的雪花,若是把这幅景象画出来,将是一幅绝妙的图画。天色已晚,渔翁消失在淡淡的云烟中。小岛上的竹篱茅舍就是渔翁的家,他钓满一篓鳊鱼和鲫鱼归家后,听到的是一片儿童的欢笑。

13、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14、六幺令  【宋】李纲  次韵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  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  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  兵戈凌灭。  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  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  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  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  高楼谁设。  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注释】  (1)《碧鸡漫志》:《六幺》一名《绿腰》,一名《乐世》,一名《录要》。或云,此曲折无过六字者,故曰《六幺》。  (2)次韵:步韵,和诗时用原诗的韵作诗。  (3)贺方回:即贺铸(1052-1125),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  (4)玉树:指《玉树后庭花》曲,为南朝陈后主为其爱妃张丽华所制。  (5)苒苒(rǎnrǎn)  (6)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喻指环境险恶、困难。途远:路途遥远。指达到目的所费的时日非短。  【作者】  李纲(1083-1140),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北宋政和二年(1112)进士。北宋末任太常少卿、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金兵逼近京师汴京,纲以尚书右丞为亲征行营使,号召各路勤王。高宗即位,拜右相,上十议,力主抗金,为黄潜善所沮,罢至鄂州居住。绍兴二年,除湖广宣抚使兼知潭州,后又多次被罢黜。绍兴九年,除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大使,次年卒(于福州),年五十八,谥忠定。《宋史》有传。有《梁奚谷先生文集》一百七十卷、有《梁奚谷词》一卷。存词五十多首,其七首咏史词很出色,内容生动,形象鲜明,风格沉雄,气势劲健。作者借古喻今,充满了抗战豪情和爱国赤心。嘉熙元年刘克逊跋其词,谓“豪宕沉雄,风流蕴藉,所谓进则秉钧仗钺,旋转乾坤,不足为之泰;退则短褐幅巾,徜徉丘壑,不足为之高者”。  要理解李纲这首词中的思想感情,先要对他的政治立场和生活经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李纲的一生是坚决主张抗金的,是著名的抗战派代表人物之一。早在宣和七年,金兵进犯,宋徽宗惊慌失措,急于逃避时,李纲曾刺臂血上书,力主抗战。宋钦宗以李纲为兵部侍郎,后为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围汴京,李纲以尚书右丞任亲征行营使,“登城督战,杀数千人,乃退”。(《大金国志》)主和派李邦彦等罢李纲以谢金人。南宋高宗即位,一度起用李纲为相,李纲积极备战,敌不敢犯。后因高宗听信投降派谗言,李纲在位仅七十五天,又被罢免贬斥。到绍兴二年(1132),才被任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徙洪州。晚年虽被起用,乃系外任,已无权过问朝政。  由李纲的一生经历,可见他随着朝廷和战两种势力的激烈冲突,在他的宦海生涯中掀起了狂涛巨浪,他也在这起伏不定的浪涛中浮沉。一腔忠贞愤懑的爱国热情就倾注于词中了。  这首《六么令》大概是在南渡初期,李纲遭到贬谪后作的。借金陵怀古,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和不屈不挠,坚决抗金的决心。  上片写金陵怀古。“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千里长江,滚滚东去,纵目四望,江阔云低。杜甫就曾经感叹“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苏轼也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李纲对此,自不免兴起怀古之情。“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南朝陈后主创制的《玉树后庭花》,早已歌声沉寂,再也听不到了。听到的只有那古寺稀疏的钟声,回荡在这千里长江上空。《玉树后庭花》是当时淫靡之音的代表。歌声的沉寂标志着陈朝的灭亡。几杵疏钟,时断时续,渲染了寂寞苍凉的怀古气氛,唤起人们“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的感觉,从时间与空间上构成特定的情境。想当年,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曾建都建康(金陵,今南京市),国祚都较短暂。六朝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其君主都胸无大志,穷奢极侈,不图振作,淫乐无度,终于导致了六朝一个接一个地覆灭,如同梦幻。晚唐诗人李商隐深有感概地说:“三百年间同晓梦”(《咏史》),韦庄也曾叹息“六朝如梦鸟空啼”。(《台城》)所以,词中感叹“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时光流驶,岁月惊心,如今,因年代久远,战争的痕迹已经泯灭了,豪华销尽了,“六朝旧事随流水”(王安石《桂枝香》),“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几见银蟾自圆缺”。银蟾,指月亮。作者认为只有天上的明月,阅尽人间的改朝换代,盛衰兴废,不管“歌沉玉树”,“繁华销尽”,她照样年年月月,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她,是历史的见证。这意思和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颇相类似。  上片的怀古不是为怀古而怀古,不是为六朝的覆灭唱挽歌。在怀古的背后,寄托着作者的政治见解和提供的历史教训,希望南宋统治者能以六代兴亡作为历史的镜子,不要重蹈六朝灭亡的覆辙。其忠贞之情,可昭日月。  下片即景抒情,“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森,茂密;发,指毛发。《江树森如发”,指江树茂密如发。“潮落”二句由上片写景怀古过渡到下片的即景抒情。鄱阳临近鄱阳湖,湖水流入长江,联系到上文的“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因而联想到“潮落潮生”,自己也心潮起伏,心事浩茫。想到自己屡遭贬斥,身为迁客,有谁怜惜我“老大伤名节”呢?“老大伤名节”的核心仍然是指自己年华老大,屡遭贬谪,抗金之志未酬,未能做到功成名就,深为浩叹。但他表示“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岁寒”,见《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此志应难夺”,化用《论语》:“匹夫不可夺志也。”夺,改变的意思。李纲是说,虽然“岁寒”(喻环境险恶、困难),但他要象松柏那样青苍挺拔,不畏冰雪侵凌;虽然“途远”,要赶走金兵,不是短期内可达到目的的,但他不怕投降派的打击迫害,不管环境多么险恶,不管达到目的的道路有多么漫长,他决定坚持到底,矢志不移。  结句“独立渔翁满江雪”。化用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诗句。柳宗元被贬永州,身为迁客,以顶风傲雪的渔翁自喻。李纲感到自己与柳宗元有某些相似点,故亦借用渔翁形象自喻,让读者从一个渔翁傲然独立江头,不怕满江风雪的艺术形象去领会他那种顽强的战斗精神。  这首词与作者于宣和三年(1121)所写的《金陵怀古》诗四首有某些类似处。如:“玉树歌沉月自圆”,“兵戈凌灭故城荒”,“豪华散尽城池古”。  【鉴赏2】  这首词写于南渡初期(南宋初年)遭贬后,词中借金陵怀古之题,抒郁结于胸的忠愤不平之气、坚持抗金报国之志,直接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不妥协态度。  作者由浩渺的千里长江,发出对当朝兴亡的感慨,联想到中原沦落、身遭排挤的现实,表过了抗金复国之志“难夺”。全词怀古伤今,慷慨多气,耿耿报国忠心都跃然纸上。  上片极写六朝古都——金陵的历史沧桑,写出了历史的无情。起二句点出金陵的地势特点:长江千里奔来,浩浩荡荡,江面宽阔,有“天堑”之称。也许是这一特有的地理条件,使金陵成为佳丽地、帝王州,然而长江犹如历史,也是最无情的,它不舍昼夜,奔腾到海不复回,带起了它所能带走的一切,“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宗。以下即从不同的侧面写六朝的消声灭迹。“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记下了这座古城的历史的足音,风靡一时的淫哇低唱已不复闻,只有疏缓的古寺钟声还,感慨深沉。“玉树”,指《玉树后庭花》曲,为南朝最末一个帝王陈后主为其爱妃张丽华所制,一向被当作六朝荒淫的一个标志。如今这些亡国之音再也听不到了,自然意味着六朝的消失。“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接着从时间上慨叹六朝兴亡变化之速,至此又已过去了数百年。岁月流逝得如此之快,能不令人吃惊吗?“兵戈凌灭。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是从金陵的形迹上看六朝的无影无踪的。兵戈,指战争;改朝换代时进行的战争把六朝帝王的淫侈奢华一扫而光,但见天边的月亮仍自管圆了缺,缺了圆。这与刘禹锡写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用意相同,都是用日月山川的古今共存,仿佛有情,反衬出历史与时间的无情,分外令人感慨。  下片主要表现词人的身世之感,抒写自己的抗战志向。“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从眼前景物落笔。鄱阳(今名鄱阳)临鄱阳湖,湖水通长江,从湖水的涨落联想到江潮的起伏,并与首句“长江千里”相应。因波而及江,因江而及树。这两句体现了他对景神驰,心潮起伏的情状。于是发出深深的感慨:“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意即谁能体谅到我是被朝中奸邪排挤打击,贬斥到此的一个迁客呢?人已老大,而声名节操尚未确立,能不悲伤吗?以下五句即缘此生发,表明坚贞不屈的立场。“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直抒胸臆。“岁寒”指的是困境、逆境:“途远”,指达到目的所费的时日。此二句说不管环境如何恶劣,道路多么遥远,我的为挽救民族的危亡而抗战到底的意志决不改变。结三句却变换一种方式,用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表明自己独立不移、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由于柳宗元《江雪》一诗所塑造的渔翁形象已深入人心,以此作结,不仅将作者的磊落之气、坚贞之节表露无遗,而且神思旷远,颇有余味。  此词虽先敷设一层悲愁暗淡的色彩,却不掩抗金报国的豪气,上片的低沉、顿挫、悱恻与下片的高昂、慷慨、豪迈水乳交融,意脉贯通,表达了作者悲愤中奋起的志向。全词气氛清冷,场面阔远,意境深远,格调刚毅。写景文字不多,但颇具特色,景物立体感强,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词中抒情手法多种多样,既有直接的议论抒情,又有间接的以景抒情。作者吊古怀今,表达出忧国伤怀的思绪和感慨。

15、写残阳的古诗有:

16、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

17、”诗人老去,耽于读书,但是仍然对于涉及名节操守的内容,格外看重。

18、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历官至太常少卿。

19、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

20、潘陆应同调,孙吴亦异时。

21、自古求忠孝,名家信有之。

22、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23、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

24、名言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25、耿:明亮。

26、李纲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怎会有如此闲情逸致呢?其实如岳飞一样,在屡经主和派的排挤之后,收复旧山河的雄心壮志早已消磨殆尽,留下的只有一点遗世独立的自守精神和安享天伦的自慰心理了。

27、这里写儿童的快乐,其实是为了衬托渔翁的快乐,因为这快乐是渔翁带给的,那种精神上的满足足以抵偿寒江垂钓的寒冷与寂寥,最后一句画龙点睛,既点出渔翁的快乐,也交代了上一首渔翁寒江独钓的原因。如果我们也将词的下片概括一下的话,应该叫“茅舍欢乐图”。

28、“欢笑有儿童。”儿童的欢笑,一是因见到许多稀奇古怪的鱼而感到惊喜,一是因为可以饱餐这些美味而欢喜,看到儿童们手舞足蹈的快乐劲儿,渔翁心里如何呢?

29、李纲,祖籍福建邵武市。邵武市水北街镇有“沧浪阁”一座,就是用来纪念李纲的。

30、“云水暮,归去远烟中。”“云水”、“远烟”营造出渔翁日暮归去时苍远迷茫的环境。这句反用张志和“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意,但并不是因为忍受不了寂寞,要回到尘世的喧嚣之中,这渔翁要归于何处呢?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屿,小岛。鳊,一种淡水鱼,肉味鲜美。

李纲的诗词全集

31、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32、从而摄取渔翁的精神人格,进而陶冶自我,达到渔翁一样遗世独立的人生境界,过一种自在自为的生活。因此无论多么高超的画技,如果只追求画面的工整,是无法将渔翁的真精神传达出来的。如果要给这幅图画命名的话,我们可以叫做“雪江独钓图”。

33、——柳永《诉衷情近·雨晴气爽》

34、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李商隐《北青萝》

35、这一幅图与上一幅图形成鲜明对比,而且互为因果,就像电影的两个特写镜头一样,将它们组接到一块,产生了丰富的意义。而这种意义是超出渔翁本身的,这种组接是李纲的匠心安排,体现的当然是李纲的内心世界。

36、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

37、底事:言何事。

38、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暮江吟》

39、大白:酒杯。▲

40、回忆过去与君对床夜语,畅谈心事,情投意合,这情景已不可再得了。俗话说雁断衡阳,君去的地方连大雁也飞不到,写成了书信又有谁可以托付?我辈都是胸襟广阔,高瞻远瞩之人,我们告别时,看的是整个天下,关注的是古今大事,岂肯像小儿女那样只对彼此的恩恩怨怨关心?让我们举起酒杯来,听我唱一支《金缕曲》,送君上路!

41、——李纲

42、每到古人名节处,慨然掩卷一沉吟。

43、出自唐代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

44、吾贤富才术,此道未磷缁。

45、“江上雪,独立钓鱼翁。”首二句化用柳宗元《江雪》中的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不仅化句,更是化意,柳宗元诗中所塑造的独立不迁的渔翁形象自然地转移到了本词中,本词正是以此为基点,作进一步的渲染和深化。

46、出自宋代张元干的《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47、聚万落千村狐兔:形象描写中原经金兵铁蹄践踏后的荒凉景象。

48、“但闻”,只听到,以动衬静,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一样,写出环境之沉寂;“冰散响”点明声音的来处,散同霰,冰霰即小雪粒,“冰散响”即小雪粒打在箬笠上发出的轻微细碎的声响,间接地写出渔翁宁静如水的内心世界。

49、“图画若为工”,意谓此等雪景,图画怎能画出。若为,怎么能。李纲并非真的想成为一个渔翁,而是欣赏渔翁独立自在的人格,诗人们通过诗词来表现渔翁形象,也并非如画工一样逼真地描绘渔翁的外形,而是要遗貌取神。

50、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

51、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52、作者简介

53、“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为染,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突出渔翁形象。“箬笠”、“蓑衣”是渔翁的必备行头,渔翁成了诗人们的一种自由人格的象征。

5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55、关于残阳古诗如下:

56、出自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

57、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58、缩鳊,缩着项的鳊鱼。李纲画笔一转,从烟水苍茫的雪江之上转换到了让人备感温暖的竹篱茅舍,渔翁的家临水而筑依岛而建,不仅自己,就连整个家都远离了尘嚣,真是一个清静自在的世界!

59、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张元干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60、为什么黄河之源昆仑山的天柱和黄河的中流砥柱都崩溃了,黄河流域各地泛滥成灾?如今,中原人民国破家亡,流离失所。人口密聚的万落千村都变成了狐兔盘踞横行之地。杜甫句云:“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从来是天高难问其意。如今我与君都老了,也容易产生悲情,我们的悲情能向谁倾诉呢?我只能默默地相送到南浦。送君远去!

李纲的诗词全集

61、激扬音韵彻,籍甚众多推。

62、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

63、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64、昆仑倾砥柱:古人相信黄河源出昆仑山,《淮南子·地形训》:“河水出昆仑东北陬”。传说昆化山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此以昆仑天柱,黄河砥柱,连类并书。

65、别后,我仍然会伫立江边眺望,不忍离去。见柳枝随风飘起,有些凉意,残暑渐消。夜幕降临,银河横亘高空,疏星淡月,断云缓缓飘动。万里江山,不知君今夜流落到何处?

66、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赏析  在中国歌史上,自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吟咏鸱鸮的诗作之后,吟咏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鱼虫的咏物诗可谓层出不穷。在浩如烟海的咏物诗中有不少格调颇高、艺术精湛、韵味无穷的佳作。李纲的这首《病牛》便是其中之一。这里,我们不谈此诗所具有的高度概括力,也不说此诗质朴无华的语言美,只是想欣赏一下其“离形得似”、“托物言志”的艺术。司空图《诗品·形容》认为,诗人“形容”(指描摹客观事物)能不拘形似而求得神似,才是精于“形容”者:“离形得似,庶几斯人”。李纲正是精于“形容”者,其《病牛》诗达到了“离形得似”,也即不拘于描写对象的外形外貌相似,而求得描写对象精神相似的境界。作者吟咏病牛,笔墨重点不在绘其形,而在传其神。  诗的前两句“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写病牛耕耘千亩,换来了劳动成果装满千座粮仓的结果,但它自身却精神极为疲惫,力气全部耗尽,然而,又有谁来怜惜它力耕负重的劳苦呢?这里,作者从揭示病牛“耕犁千亩”与“实千箱”之间的因果关系上落笔,将病牛“力尽筋疲”与“谁复伤”加以对照,集中描写了病牛劳苦功高、筋疲力尽及其不为人所同情的境遇。首句中的两个“千字”,分别修饰“亩”与“箱”(通“厢”,指粮仓),并非实指,而是极言病牛“耕犁”数量之大、劳动收获之多,同时,也暗示这头牛由年少至年老、由体壮及体衰的历程。次句反诘语气强烈,增添了诗情的凝重感。  诗的后两句笔锋陡地一转,转为述其志:“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病牛劳苦功高,筋疲力尽,却无人怜惜,但它没有怨天尤人,更未消极沉沦。因为它具有心甘情愿为众生的温饱而“羸病卧残阳”之志。这两句诗将病牛与“众生”联系起来写,以“但得”与“不辞”对举,强烈地抒发了病牛不辞羸病,一心向着众生的志向。结句中的“残阳”是双关语,既指夕阳,又象征病牛的晚年,它与“卧”等词语相结合,有助于表现老牛身体病弱却力耕负重、死而后已的精神。  这首诗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个病牛的形象,既绘出其身体病弱之形,更传出了其不辞羸病、志在众生之神。如此咏牛,颇为切合牛任劳任怨、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不过,此诗并非为咏牛而咏牛,而是“托物言志”,借咏牛来为作者言情述志。我们只要能像前人所说的那样“知人论世”,便不难看出这一点。  赞颂了牛不辞羸病、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托物言志”,借咏牛来为作者言情述志。  诗人疲惫不堪,却耿耿不忘抗金报国,想着社稷,念着众生,因此其笔下力尽筋疲、无人怜惜而不辞羸病、志在众生的老牛即诗人形象的化身。  作者正是这样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来吟咏病牛,托物言志的。因而,此诗中的病牛,也即作者自身的形象活了,动了,能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产生美感。


【李纲的诗词全集66句】相关文章

关于learning的中国格言-通用158句

描写雨停了后的句子-集合57句

古人关于创新的句子【优选41句】

古代唯美爱情的伤感诗句优选汇总77句

关于三国的手抄报内容【20句精选】

心碎的自动回复优选汇总81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02263.com/juzi/8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