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资治通鉴》章节目录
「周纪」
「秦纪」
「汉纪」
- 汉纪一
- 汉纪二
- 汉纪三
- 汉纪四
- 汉纪五
- 汉纪六
- 汉纪七
- 汉纪八
- 汉纪九
- 汉纪十
- 汉纪十一
- 汉纪十二
- 汉纪十三
- 汉纪十四
- 汉纪十五
- 汉纪十六
- 汉纪十七
- 汉纪十八
- 汉纪十九
- 汉纪二十
- 汉纪二十一
- 汉纪二十二
- 汉纪二十三
- 汉纪二十四
- 汉纪二十五
- 汉纪二十六
- 汉纪二十七
- 汉纪二十八
- 汉纪二十九
- 汉纪三十
- 汉纪三十一
- 汉纪三十二
- 汉纪三十三
- 汉纪三十四
- 汉纪三十五
- 汉纪三十六
- 汉纪三十七
- 汉纪三十八
- 汉纪三十九
- 汉纪四十
- 汉纪四十一
- 汉纪四十二
- 汉纪四十三
- 汉纪四十四
- 汉纪四十五
- 汉纪四十六
- 汉纪四十七
- 汉纪四十八
- 汉纪四十九
- 汉纪五十
- 汉纪五十一
- 汉纪五十二
- 汉纪五十三
- 汉纪五十四
- 汉纪五十五
- 汉纪五十六
- 汉纪五十七
- 汉纪五十八
- 汉纪五十九
- 汉纪六十
「魏纪」
「晋纪」
- 晋纪一
- 晋纪二
- 晋纪三
- 晋纪四
- 晋纪五
- 晋纪六
- 晋纪七
- 晋纪八
- 晋纪九
- 晋纪十
- 晋纪十一
- 晋纪十二
- 晋纪十三
- 晋纪十四
- 晋纪十五
- 晋纪十六
- 晋纪十七
- 晋纪十八
- 晋纪十九
- 晋纪二十
- 晋纪二十一
- 晋纪二十二
- 晋纪二十三
- 晋纪二十四
- 晋纪二十五
- 晋纪二十六
- 晋纪二十七
- 晋纪二十八
- 晋纪二十九
- 晋纪三十
- 晋纪三十一
- 晋纪三十二
- 晋纪三十三
- 晋纪三十四
- 晋纪三十五
- 晋纪三十六
- 晋纪三十七
- 晋纪三十八
- 晋纪三十九
- 晋纪四十
「宋纪」
「齐纪」
「梁纪」
- 梁纪一
- 梁纪二
- 梁纪三
- 梁纪四
- 梁纪五
- 梁纪六
- 梁纪七
- 梁纪八
- 梁纪九
- 梁纪十
- 梁纪十一
- 梁纪十二
- 梁纪十三
- 梁纪十四
- 梁纪十五
- 梁纪十六
- 梁纪十七
- 梁纪十八
- 梁纪十九
- 梁纪二十
- 梁纪二十一
- 梁纪二十二
「陈纪」
「隋纪」
「唐纪」
- 唐纪一
- 唐纪二
- 唐纪三
- 唐纪四
- 唐纪五
- 唐纪六
- 唐纪七
- 唐纪八
- 唐纪九
- 唐纪十
- 唐纪十一
- 唐纪十二
- 唐纪十三
- 唐纪十四
- 唐纪十五
- 唐纪十六
- 唐纪十七
- 唐纪十八
- 唐纪十九
- 唐纪二十
- 唐纪二十一
- 唐纪二十二
- 唐纪二十三
- 唐纪二十四
- 唐纪二十五
- 唐纪二十六
- 唐纪二十七
- 唐纪二十八
- 唐纪二十九
- 唐纪三十
- 唐纪三十一
- 唐纪三十二
- 唐纪三十三
- 唐纪三十四
- 唐纪三十五
- 唐纪三十六
- 唐纪三十七
- 唐纪三十八
- 唐纪三十九
- 唐纪四十
- 唐纪四十一
- 唐纪四十二
- 唐纪四十三
- 唐纪四十四
- 唐纪四十五
- 唐纪四十六
- 唐纪四十七
- 唐纪四十八
- 唐纪四十九
- 唐纪五十
- 唐纪五十一
- 唐纪五十二
- 唐纪五十三
- 唐纪五十四
- 唐纪五十五
- 唐纪五十六
- 唐纪五十七
- 唐纪五十八
- 唐纪五十九
- 唐纪六十
- 唐纪六十一
- 唐纪六十二
- 唐纪六十三
- 唐纪六十四
- 唐纪六十五
- 唐纪六十六
- 唐纪六十七
- 唐纪六十八
- 唐纪六十九
- 唐纪七十
- 唐纪七十一
- 唐纪七十二
- 唐纪七十三
- 唐纪七十四
- 唐纪七十五
- 唐纪七十六
- 唐纪七十七
- 唐纪七十八
- 唐纪七十九
- 唐纪八十
- 唐纪八十一
「后梁纪」
「后唐纪」
「后晋纪」
「后汉纪」
「后周纪」
版权声明:【资治通鉴】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学习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02263.com/bookindex/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