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句子 > 苏轼富有哲理的诗句-通用99句

苏轼富有哲理的诗句-通用99句

苏轼富有哲理的诗句

1、所以诗人说不要去嫌弃这些坎坷的坡路啊,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坚定的声音。这一点,诗人在同年作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里有更明确的表达: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它唤醒人们对于生活的勇气和信念,鼓舞人们以积极的心态和不屈的精神继续前行。

3、《行路难·其一》唐·李白

4、他们摆出带来的野菜蔬果,煮上一壶午茶,开始享受美景。面对如此清景,如此清蔬,如此清茶,苏轼顿时感到一种难得的快乐,于是,他写下了一首词:

5、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6、林语堂先生说他是千年来“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奇才、全才。论散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论书法,他是“宋四家”之首;论画,他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论词,他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世人将其与“诗仙”李白类比称其为苏仙。

7、出自《赤壁赋》

8、所以与其他哲理诗相比,我认为这首诗更显东坡特色。

9、说冷门是因为知道或了解这首诗的人真的不多,为什么推荐这这首诗,因为在笔者看来,这首诗是最能代表苏东坡精神的一首诗,甚至我个人觉得它比上面三首诗更加经典,更加值得一读。

10、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11、《前赤壁赋》以浪漫的笔调描写了月夜美景和泛舟江上饮酒吟诗的舒畅情怀,继而通过客人及其幽怨的洞箫声调,引出一番主客争辩,以探讨人生观和宇宙观。

12、词的下阕转到写雨后的情景和感受。“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这里描绘了一个有趣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一边是料峭春风,作者感到丝丝的冷意;一边是山头斜照,作者感到些些的暖意。这既是写景,也是表达人生的哲理。人生不就是这样充满矛盾吗?在寒冷中有温暖,在逆境中有希望,在忧患中有喜悦。当你对人生的这些矛盾有了了悟之后,就不会永远沉陷在悲苦和挫折之中,就会在微冷的醒觉中升起一股暖意、一线希望。“山头斜照却相迎”,是对生活的一种积极观照,是一种通观,是苏轼经历磨难和打击之后,在灵魂上的升华。

13、“客”的回答,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情色彩甚为悲伤。“客”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于人生短暂。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的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这么个“一世之雄”尚且随着“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有为者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生命短暂、有志而无为者,羡慕长江永恒,哀叹人生短暂,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对于封建社会的文人士大夫来说,当他们政治失意或生活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就陷入这样的苦闷与迷茫之中。像曹操《短歌行》中说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是古人解救自我的好方法。李白在感叹“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以后,不是接着说:“浮生如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另一位唐代诗人韦庄也说过:“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14、那么,怎样获得真正长久竭的快乐呢?

15、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6、《东坡》

17、而由于他的词的成就太高,以至于掩盖了他在诗歌方面的成就。实际上苏轼现存的词作有三百六十二首,而他现存的诗作有3450余首,不仅数量巨大,成就同样惊人,有“诗神”之誉。可以说在苏轼笔下几乎没有不能入诗的题材,是当之无愧的北宋诗坛第一大家。

18、出自《望江南·超然台作》

19、人的一生,求的就是安身立命,然而,安身立命之道,莫向身外去求,要向心内去求,此心安处,即是吾乡。

20、在苏轼的诗词文章中,我们常常能读到许多人生的大智慧。

21、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22、四年之后,王巩终于北归,苏轼设宴款待,却见王巩气色很好,容颜更少。宴席上,苏轼问柔奴:“岭南那地方,生活环境应该很不好吧?”柔奴答道:“此心安处,即是吾乡。”苏轼听后大为欣赏,写了一首词给她:

23、李白和苏轼是我国最顶尖的两个文豪,他们写了很多富有哲理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24、所谓风雨,所谓晴,不过是人心中的幻象而已。作者在这里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哲理。他在此劝人既不要因风雨而担惊受怕,也不要因阳光而欣喜若狂,一切都泰然处之。

25、你可以不会背,但此生一定要读一遍。

26、《东坡》这首诗是苏轼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熟悉苏东坡的人都知道,这是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第三个年头。初到黄州的苏轼没有住所,寓居在黄州的定惠院,在这里,苏轼写下了著名的《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27、“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一个“莫嫌”、一个“自爱”将诗人达观自在、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荦确坡头路”不仅表示东坡的小路崎岖难行,更代表了诗人坎坷崎岖的仕途。苏轼一生命运多舛,仕途坎坷,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后来更是一步步被贬谪到了海南蛮荒之地。

28、而这种快乐,又最容易获得,一杯清茶,一朵幽花,一本好书,只要我们细细品味,便能获得“清欢”。

29、此身安处是吾乡

30、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苏轼富有哲理的诗句

31、元丰七年(1084)十二月二十四日,苏东坡和好友刘倩叔一起游泗州南山,他们在细雨斜风的轻寒之中登上南山,俄而细雨散去,淡淡的烟霭浮动,稀疏的柳枝飘拂,南山下的十里滩显得分外妩媚,南山脚下的洛涧,流入淮河,水势茫茫。

32、记游松风亭

3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34、这首词是苏轼一生心怀天下的真实写照,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35、[宋]苏轼

36、出自《定风波》

37、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8、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39、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40、岭南在古代被称为瘴疠之地,北方人来到这些地方,常常因水土不服生病,甚至有病死者。

41、王巩赴岭南宾州时,家中歌会纷纷散去,却有一人不愿离去,愿随他远赴岭南,她就是柔奴。

42、二、此身安处是吾乡

43、关于苏轼的哲理诗句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思是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出自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全诗如下:

44、但不管怎样,诗人始终不改对生活的热爱,始终以乐观从容的生活态度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如果没有“荦确坡头路”,又何来“铿然曳杖声”!

45、苏轼有很多哲理诗句,但其中比较著名的是“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46、人间有味是清欢,世间所有强烈的快乐,必然是不长久的,是永不满足的,快乐过后,带来的是无尽的空虚,而这种清淡的欢愉,它是悠长的,它能带来心灵真正的愉悦。

47、而这些东坡精神都毫无保留体现在了这首诗中。

48、苏轼有一位好友王巩,“乌台诗案”时,受苏轼牵连,被贬到了岭南宾州,是受牵连最重的,这让苏轼一直觉得自己很对不起他。

49、三、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

50、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51、而这一切是蝇营狗苟、忙忙碌碌的“市人”所无法感知的,唯有“野人”,唯有诗人才能享受这种境界。这里的“市人”与“野人”,实际上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前者代表的是追名逐利、奔走闹市;后者代表了超然物外、豁达从容的人生境界。

52、而“市人行尽野人行”,正是诗人首句以月夜起笔的原因,东坡不是什么风景名胜,在外人眼里,它或许就是一个普通的废弃的小山坡,但是在诗人眼里,那是倾注了辛勤劳动、结下深厚情谊的一个生活乐园,是他的精神归宿。

53、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4、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55、《题西林壁》一诗中蕴含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扩展】人生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即: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56、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况,但苏东坡却写出了人生大智慧。

57、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58、苏东坡,一个活成了神话的中国文人。

59、读完整首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60、有的人追求声色犬马,追逐权力财富,这当然能给人带来快乐,我们不必表面谴责而内心渴求,但是,这种快乐猛烈却也短暂,同时会产生更多的欲望,使人又跌入不能满足的痛苦之中。

苏轼富有哲理的诗句

61、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6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3、苏轼的这首诗句虽然写于千年前,但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64、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65、简析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66、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67、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68、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69、原文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70、纵观苏轼一生,既坚持了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士大夫积极入世、刚正不阿、恪守信念的人格理想,又保持了文化追求超越世俗,追求艺术化的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的高度和谐。无数的宦海风波和人生挫折铸炼了诗人宏大旷达胸怀—尤其当我们读他这一时期的作品时,能否更多一些人生的感悟与哲理的思考?

71、【宋】苏轼

72、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73、人的快乐来自于欲望的满足,这无需讳言,但欲望也分很多种。

74、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75、这就是苏轼的生活态度,“一蓑烟雨”,是说整个蓑衣都在烟雨中,实际上是说他的全身都在风吹雨打之中。这“一蓑烟雨”也象征人生的风雨、政治的风雨。而“任平生”,是说一生任凭风吹雨打,而始终那样的从容、镇定、达观。这一句简直就是苏轼一生生活的写照。他在政治上不断地受到打击,一贬再贬,晚年最后流放到了蛮荒之地海南岛。但是在精神上,他始终没有被打败,一直是心怀天下。

76、在国外,有一句话,叫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在中国,我想这句话应该是: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苏东坡——他乐观从容、随缘自适;他达观自在、超然洒脱。

7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78、莫嫌荦(luò)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79、后来又辗转搬进了江边的临皋亭。

80、“雨洗东坡月色清”,一个“清”字不仅生动再现了雨后东坡风光的清新自然:月光皎洁,碧空如洗;同时这清澈澄明的除了东坡,还有苏东坡,还有诗人的内心境界。正如晚年苏东坡在《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中写到: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81、但苏轼不用此法。他认为举杯消愁只有愁更愁,俗话说“心病还要心药医”,欲求精神苦闷的真正解脱,只有求之于自身在哲学上的“解脱”,所以虽然他借客之口表达了自己的悲情,但醉翁之意并不在宣扬这种悲观的论调,而是沿用赋家“抑客伸主”的方法,力求阐明万物变与不变的道理,超脱于无益的悲观,凭仗哲学武器,他的精神世界也就随之而转出了一个更新的境界。因此文中的“悲”与豪放风格并不矛盾。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开头的写景和客的笑话,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能保持不变;而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应该轻物质而重精神,执着于自己的不朽事业,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82、但这些都终非长久之计。直到后来苏轼的朋友马正卿想办法在黄州城东门外为苏轼批得一片废旧的营地。因营地在东门外的小山坡上,而前辈诗人白居易曾在忠州东坡垦地,于是苏轼援引白居易的故事,将其命名为“东坡”,他亦自号“东坡居士”。

83、”2这首诗句表现了人生的不易和艰辛,比喻人生就像飞鸿行走在雪泥之中,努力前行却也时常会被泥坑陷住,但始终要保持对远方的向往和追求。

84、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流放黄州,这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访惶,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才写了千古传唱《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

85、作者的某些语言容易被误解为及时行乐,但这种思想并未从文章中直接反映出来,表明的观点是希望一个人不要发无病之呻吟,不要去追求那种看似超脱尘世其实并不现实防幻想境界;而应适应现实,在目前这种宁静恬适的环境中不妨陶醉于大自然的怀抱。苏轼的这种观点包含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他不同意看问题绝对化,注意到事物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但这种观点并非科学,因为作者沿袭了庄子的相对主义观点,否认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抹杀事物质与量的实际界限。总之,在当时的背景下,作者的观点还是积极的。这种“物我一致”的观点说明了苏轼对生命的肯定和对生活的热爱。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所以苏轼认为人对自然万物,不该取的不取,该取的就取。不必因“吾生之须臾”而羡慕其“无穷”,而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

8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些诗句通俗易懂,哲理性强,值得背诵。

87、这篇小品文是说,苏东坡寄居在惠州嘉佑寺时,曾去松风亭游玩,走着走着,走累了,脚力跟不上,便想到松风亭去休息。抬头一看,松风亭远在山顶,自己这么累,如何走得上去,思之良久,忽然醒悟:“这里又如何休息不得呢?”顿时得到解脱。

88、两者对照阅读,更可见诗人风采神韵。

89、在创作这首诗时,苏东坡一家人早已通过在东坡自耕自种实现了自给自足。所以通过这首诗也可以看出苏轼对田园躬耕生活的热爱和诗人高洁的心性以及坚毅的精神。

9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苏轼富有哲理的诗句

91、前面两句,都是出自苏东坡的词,而这一句是出自苏东坡的小品文。

92、一、人间有味是清欢

93、在这首诗里,诗人始终昂扬着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不管生活如何艰难,诗人绝不颓丧气馁,这才是苏东坡,这才是给我们力量、鼓舞我们千年的东坡精神。

94、竹杖芒鞋行走在风雨中,本是一种艰辛的生活,而苏轼却走得那么潇洒、悠闲。对于这种生活,他进一步激励自己:“谁怕?”意思是说,我不怕这种艰辛和磨难。

9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6、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97、人间有味是清欢

98、但是一般说来,提到苏轼的诗歌,通常都离不开《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海棠》等选入课本脍炙人口的诗篇,从而忽略了一些同样经典却少有人知的佳作。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首苏轼的冷门诗歌《东坡》。

99、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


【苏轼富有哲理的诗句-通用99句】相关文章

苏轼富有哲理的诗句加赏析60句精选

优选人生哲理的句子唯美短句【57句】

苏轼乌台诗案乐观的诗句【精选43句】

精选描写桃花的诗句苏轼【209句】

水调歌头富有人生哲理的诗句36句精选

苏轼的经典诗句-104句优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02263.com/juzi/22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