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句子 > 黄鹤楼巧用典故,借传说落笔的诗句

黄鹤楼巧用典故,借传说落笔的诗句

黄鹤楼巧用典故,借传说落笔的诗句

1、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人起笔从黄鹤楼远古的传说写起,昔日的仙人子安早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留下了这座空空荡荡的黄鹤楼.这远古传说的追溯,既令读者想知道黄鹤楼的来历,也无疑是为黄鹤楼罩上了一层神奇虚幻的神秘色彩。

2、诗即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

3、诗人原本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但是他却发现仙人驾鹤杳无踪迹,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4、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5、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诗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6、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时已黄昏,何处是我的家乡?烟波飘渺的大江令人生起无限的乡愁!这是写诗人所感,感叹人生,感叹乡愁.至此,诗人的真正意图才显现出来,吊古是为了伤今,抒发人生之失意,抒发思乡之情怀。

7、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8、崔颢的《黄鹤楼》一诗,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颇有影响。李白所做的《鹦鹉洲》《登金陵凤凰台》两诗都明显地摹学此诗。其《鹦鹉洲》诗前四句:“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如出一辙。又据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辛文房《唐才子传》)历代论诗者对此诗交口称誉,如严羽认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沧浪诗话》)沈德潜以为“意象得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都给此诗以高度评价。

9、首联描绘了一幅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10、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无限渺然的感觉,表现了人们登黄鹤楼常有的感受,气势苍莽。后四句转而实写楼上所见所感,一变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描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引起的乡愁。尾联以烟波江上日暮思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的境界。前半首与后半首相互映衬而又联成一体,既烘托了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全诗波澜起伏而又一气贯通。这首诗意境开阔,思接千载,沟通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情味悠长,在艺术上出神入化,读后不禁令人心入其境,怅然生情,确实不愧为唐诗中的佳作。

11、《黄鹤楼》崔颢

12、这首诗前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为此,李白还遗憾得叹气说:“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13、“一去不复返”,令人深感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这里又出现一个“空”字,前面的“空余”的“空”写的是黄鹤楼,此处的“空悠悠”的“空”写的是白云,黄鹤楼与白云相映,更突出“空”的意境。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怎不令人生发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无限感慨!

14、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引《图经》)。

15、起源是由于崔大哥的《黄鹤楼》

16、其中用典的地方有:

17、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

18、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9、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0、昔人②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1、历代写黄鹤楼的诗很多,但崔颢的一首七律,人称最佳,请看他是怎样写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2、首联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

23、①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崔颢(?—754),汴州(现在河南省开封市)人,唐代诗人。颢,念hào。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蛇山的黄鹄矶头。②〔昔人〕古人,从前的人。传说仙人曾骑鹤到这里,“黄鹤楼”之称即由此而来。③〔悠悠〕浮荡的样子。④〔晴川历历汉阳树〕阳光照耀着汉水平原,(对岸)汉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川,平原。历历,分明的样子。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的汉阳区。⑤〔芳草萋萋鹦鹉洲〕鹦鹉洲上,芳草长得极其茂盛。萋萋,草茂盛的样子。鹦鹉洲,长江中游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⑥〔乡关〕故乡。⑦〔烟波江上〕江上的雾气波涛。

24、烘托出作者清冷的思想之情和自己深重的漂泊之感。

25、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

26、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③。

27、晴川历历汉阳树④,芳草萋萋鹦鹉洲⑤。

28、写律诗要避重字,但“黄鹤”二字却三次出现,“空”字两次出现,实为罕见,此乃以立意为要而不拘律诗的常规,是此诗重复用字的奇处、妙处。

29、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30、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黄鹤楼巧用典故,借传说落笔的诗句

31、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诗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32、黄鹤楼①

33、诗的前四句是叙写仙人乘鹤的传说,是想象,是虚写;艳阳高照,澄空流碧,恍惚中,汉水北岸的树木化作久久思念的亲爱之人。而后四句则是写实,写眼前之景,抒发个人情怀。将神话传说和眼前之景巧妙融为一体,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抒发诗人孤寂的思乡之情。

34、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无论从律诗的格律还是从意思上看都是承首联而来,仙人乘鹤而去了,而且再也没有回来过,在这漫长的年月里,黄鹤楼有什么变化吗?没有.“白云千载空悠悠”是在说天空的白云千百年来依然在空中飘来荡去,并没有因黄鹤一去不返而有所改变.在诗人的笔下,“白云”也仿佛有了情感,有了灵魂,千百年来朝来夕往,黄鹤楼相伴。

35、参考资料:

36、从楼的命名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黄鹤楼因其在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费文?也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引《图经》)。仙人乘鹤,本属虚无,“已乘”二字,以假为真,化虚无缥缈为真切实有。“空余”二字,令人思接千载,心生遐想。

37、思乡之愁。

38、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39、后来李白来到黄鹤楼,想趁着酒意题诗一首,但是他读了崔大哥的诗以后,出了一身冷汗,心想幸好没有写,否则可能会献丑,因此上说了这句话。“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40、表达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并反映作者政治失意痛苦的句子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1、概括人生短暂,自然永恒的句子是:黄河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42、黄昏时候眺望远方,看到那长江的浩浩烟波,不仅感慨故乡在何处,诗人一“愁”字收篇,准确地表达了诗人当时的心情。由景生情(情由心生/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表现了诗人无边的乡愁

43、“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复归于渺然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尾联点题,由上联的转写实景而引出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愁绪。

44、白云悠悠,仙去楼空,岁月不再,物是人非,世事茫茫。

45、扩展资料:

46、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历来为人传诵。首联从传说落笔,为黄鹤楼蒙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前两联中的“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47、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

48、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诗中有画,历来被认为是山水写景诗的一种艺术标准,《黄鹤楼》也达到了这个高妙的境界。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

49、诗人表达的感情:

50、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而得名,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这首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

51、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

52、赏析一:

53、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茫然,失落,寂寞)

54、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引《图经》)。诗即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55、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6、赏析二:

57、〔注释〕

58、日暮乡关⑥何处是?烟波江上⑦使人愁。

59、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60、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黄鹤楼巧用典故,借传说落笔的诗句

61、《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

62、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诗中有画,历来被认为是山水写景诗的一种艺术标准,《黄鹤楼》也达到了这个高妙的境界。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


【黄鹤楼巧用典故,借传说落笔的诗句】相关文章

野望中引用典故的诗句是优选汇总66句

关于黄鹤楼的诗句大全优选汇总169句

黄鹤楼描写近景的诗句优选汇总47句

优选李白写的有关黄鹤楼的诗句【89句】

与龙有关的诗句或典故【优选208句】

崔颢的黄鹤楼诗句的意思优选汇总32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02263.com/juzi/27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