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句子 > 大学语文孔子论孝原文和译文优选汇总80句

大学语文孔子论孝原文和译文优选汇总80句

大学语文孔子论孝原文和译文

1、孝的第一重境界——以礼

2、就是说父母在的时候,不要出门远游,如果非得要远游在话,就要有一定的方向.

3、三“悦孝”是根本

4、在这章经文中,孔子提出孝顺父母,最难做到的事情是长期对父母保持和颜悦色的态度。色难两个字,体现了孝的最高境界,也给我们这些为人者,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虽难之,也要尽力践行。

5、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6、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谓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汉桓宽《盐铁论·授时》:“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徙义而从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宋叶适《孟达甫墓志铭》:“诸子敬奉教,从进士,贡有司,入孝出悌,朝经暮史,閭巷之间循循焉。”亦作“入孝出弟”。宋朱熹《<小学>题辞》:“小学之方,洒扫应对,入孝出弟,动罔或悖。行有餘力,诵诗读书,咏歌舞蹈。”

7、两位说的“孝悌”意思都是: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

8、孝的第二重境界——以悦

9、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僎,曾是以为孝乎?

10、[释文]——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道?”孔子说:“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最难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如果只是在遇到了事情的时候,子女才替父母去做;有了好的酒食的时候,才想到给父母吃,难道这样就可以算得上是孝顺了吗?”

11、以上两句话联系在一起,可以看出孔子是对其当时所处社会中许多自觉孝顺父母的人的行为的列举。显然,能被孔子这样郑重其事地讲出来,这样的事情在当时也是属于主流的观念,是被大众普遍接受和认同的做法。

12、伺候父母,对他们的过错要稍加规劝,如果自己的规劝没有被听从,仍要尊敬他们,不加违抗,担忧他们但不怨恨他们

13、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4、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15、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16、儿女对待父母,时刻都要和颜悦色。不躁、不怒、有耐心。这一点,对于那些内心不静的子女就很难做到了。作为子女,请尽量不要和父母说“哎呀,我知道了”等这样不耐烦的话。

17、[注释]

18、多年不改变忘记父亲的教诲,就可以说尽孝了

19、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20、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以他们的高寿,自己长大了而高兴,一方面因为他们年事已高需要人照顾而忧惧

21、有子(1)曰:“(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22、孝经中孔子讲的孝的三个层次如下。

23、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4、"言孝”是指子女对父母和颜悦色,时常嘘寒问暖使其倍感温暖顺心。

25、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26、④有酒食,先生馔:“酒食”,即吃的、喝的东西,此处代指好的、精致的食物;“先生”,指年长之人,也就是父母;“馔”,即吃和喝。

27、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8、孟子曰:“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意思是: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有年轻人代劳。

29、孔子强调“孝”要建立在“敬”的基础上。孔子认为孝敬父母要真心实意,如单纯在物质上满足父母,尚不足以为孝,更重要的是要“敬”,是父母得到人格的尊重和精神的慰籍。

30、如今说的孝,只是能够养活父母。说到狗、马,也都能饲养;如果对父母没有尊敬,和养动物有什么区别呢?

大学语文孔子论孝原文和译文

31、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32、孔子曰:“第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意思是:为人弟为人子的人进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顺从兄长,行为时常谨慎、守信、博爱大众、而亲近者。

33、【原文】

34、②色难:“色”,指脸色、神色;“难”,是不容易的意思。两字联系在一起,即指的控制脸色不容易。孔子说这句话的时候,是针对子女应该对父母尽到的孝道而解释的,所以在理解“色难”的时候,就不能单独从表面意思去理解,而是应该进行一定程度的拓展和延伸。在此处就可以理解为:“子女要做到孝顺父母,就必须随时保持心情上的愉悦、神态上的恭敬,而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35、【译文】

36、《论语学而篇》中。

37、子夏说:“看重实际的德行,轻视表面的姿态。侍奉父母要尽心尽力,为君主做事要奉献自身,与朋友交往要诚实守信。这样的人,虽然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要说他学习过了。

38、二“言孝”是关键

39、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

40、译文,孟武子问孝。孔子说,使父母只担心子女的疾病。

4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42、是说不要违背父母的意愿.

43、[赏析]一一此篇是《为政篇》关于孔子“论孝”的第四篇。本章之中,孔子所提倡的孝,就是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

44、《论语》一书中,孔子论孝的经文很多,今列举两章如下,仅供参考。

45、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46、③有事,弟子服其劳:“有事”,是指遇到事情;“服”,即负担、操执之义;“劳”,指操劳,也可以理解为麻烦的意思。

47、⑤曾是以为孝乎:“曾”,在此处是一个语气助词,并没有实际上的含义;“是以为孝”,即“以为是孝”的倒装。孔子这一句话,是对前面所列举的两样事情的反问,为的是引起子夏的思考。孔子这样教授弟子的方法,就是现今很流行的“启发式”教学。

48、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49、论语孔子论孝原文翻译

50、译文,当父亲话着,观察他的愿望和志向,父亲死了,观察他的行为和话动,三年不改变父亲的途径,方向,这也就可以说是孝了。

51、孔子论孝的经文很多,今选其一例。

52、终于立身,要建功立业,成就功业,传至后世,为后世榜样,这是最高层次。

53、孝弟:孝,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2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悌指:孝敬父母、友爱兄弟。

54、始于孝亲。即孝开始从孝顺父母开始,生事之以礼,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55、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56、儿女对待父母,不能有违于礼数,不能有粗暴言行。照例早晚请遍安及阶段性地回家看看,也只能算礼了。

57、孝悌分别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

58、继志述事。是最高层次的孝顺,能在乎父母的精神世界,想父母所想,体贴入微的关怀。

59、①子夏,原名卜商,春秋时晋国人,孔子的学生、“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子夏小的时候,家里很贫困,但他却依旧坚定学习的信心,刻苦用功,最终官拜鲁国太宰。

60、就是说父母的年纪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事情,我们一来对他们的寿命感到喜悦,一来又时时刻刻为他们的衰老而担忧.

大学语文孔子论孝原文和译文

61、一“米孝”是基础

62、敬亲是孝。这是在基本养亲尽孝之上的一种比较高层次的孝顺,就是发自内心的孝顺和尊重父母。

63、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64、“米孝”,是指子女为父母养老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使其衣食无忧而安心

65、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是说对于父母最担心是他们的身体健康

66、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一则以忧.”

67、《孔子论孝十则》原文及译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8、年轻人,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尊敬兄长,行为谨慎,说话守信,博爱众人,亲近仁者。做到这些之后,还有余力,就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

69、中于事君,中间要孝忠君王,孝忠国家,虽不能尽庭帏之孝,但移孝作忠,是大孝的表现。

70、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1、《论语为政篇》中。

72、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却往往爱触犯上面的人,这样的人很少见过。不喜好触犯上面的人,反而喜好造反的人却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最重要的事情,最根本的东西要是确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未必不是为人最紧要的事情吗!”

73、孔子论孝出自《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74、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之难就在于孝敬父母的时候的脸色一定要和颜悦色.有好的食物,要首先拿来孝敬父母.

75、“悦孝”是指子女的言行使父母感到荣光而欢心

76、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77、在这章经文中,孔子着重讲了孝敬父母,最难的是长期有喜悦的表情。这不是一句空话,这需要内心有恭敬,才能在面上有表现,这种喜悦不是刻意表现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所以是最难的。

78、养亲尽孝,是孝顺的最低层次,也就是最基本层次,就是能够赡养父母,给父母提供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但是人还会有高的需求,人的高需求,决定了养亲是孝顺的最基本要求,

79、就是说父母健在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了,就要观察他的行为,三年不更改父母的为人之道,那么他的行为就能算是孝了.

80、孔子认为更重要的是孝要产生于内在的敬意,做到在父母面前和颜悦色才是真正懂得了孝法。这是孝法清除认识误区,达到真实有效的根本要求。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的意思是“现在所谓孝顺,以为能养父母则可。可是人也都能做到饲养狗与马。如无敬意,那和饲养狗马有何区别呢?”


【大学语文孔子论孝原文和译文优选汇总80句】相关文章

孔子文言传原文及译文【优选70句】

描写秋景校园句子150字大学精选66句

大学生如何在奋斗中成就出彩人生【47句文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读读写写造句-推荐64句

适合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参加的英语方面的比赛有

三年级语文考试不理想家长评语57句精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02263.com/juzi/49111.html